浙大满绩男孩:试试看→努把力→一生爱
本科四年包揽13项奖学金、23门课程满绩
获得国际基因工程大赛最佳建模奖
国际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金奖
他是浙江大学首届强基计划学生
竺可桢学院2020级工程力学本科生
陈李子晨
四年的时光,他实现了兴趣与专业融合
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让他完成工程力学本科基础学习
到力学博士专业研究的深耕探索
并为之奋斗,一生所爱
立志成为对国家有益的科研工作者
今天
让我们跟随陈李子晨一起
走进他的浙大强基生活
专业导师,将热爱化为人生方向
刚进入大学的陈李子晨对自己的专业“工程力学”还较为陌生,但出于对数学物理的热爱和信心,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决定沉下心来“试试看”找到自己的道路。
理论方向和计算方向相较于实验方向而言对硬件的要求较低,更重视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也更需要在课堂内外大量汲取知识。“我很幸运,强基计划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小班化的教学让我们和老师的距离更近,老师的讲解会更深入和细致,让我们对于理论的掌握更加牢固扎实;同时老师能更好地进行互动,课堂反馈会得到很及时的回答。”
在经过多种的探索与尝试后,陈李子晨将个人理想与专业方向选择结合,最终选择了固体力学方向进行研究。“固体力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而且也和很多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联系紧密。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个方向深耕成长,在关键固体力学问题上实现研究突破,为祖国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强基计划的培养旨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陈李子晨随着对固体力学认识的逐渐深入,对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也愈发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尝试解决。
“在专业选择上,我的导师对我的影响是最深的。”回忆起他的导师——航空航天学院院长陈伟球教授对自己的教导,陈李子晨说道,“陈老师不仅带我尽早走入科研的领域,还从学习的细节中教会我做研究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着眼大局又关注细节,这是陈伟球交给陈李子晨的科研方法之一。
得益于强基计划特有的导师制,在大一时对固体力学产生兴趣的陈李子晨在班级统一联系导师时,选择了陈伟球成为自己的学业导师。大三轮转时,陈李子晨也选择他作为自己的直博导师。陈老师鼓励他进行宽领域多层次的思考与研究,“他就像是一位船长,为我指引航向。”因为陈老师的指导,陈李子晨少走了很多弯路,和班内科研兴趣一致的伙伴一起进行科研项目的训练,在科研中更深刻认识并坚定了自己的专业选择。
交叉融合,敢于思维碰撞出火花
在学习科研之外,陈李子晨还参加了很多交叉学科的竞赛,拓展经验。“参加不同的竞赛,在团队中与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思维碰撞,会赋予我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来解决本学科的问题。”
在2023年参加国际基因工程机器竞赛时,陈李子晨和队友需要定量地对许多生物过程进行建模,他发现这部分知识恰恰可以结合数学中的动力系统理论来解决。“这种能接触不同专业,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导向的比赛极大地锻炼了我活用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陈李子晨说。
陈李子晨(右四)参加国际基因工程大赛与同学的合照
这种思维的碰撞在陈李子晨的日常学习中非常常见,这得益于强基计划专业班级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样一个问题我可以用数学的推导来解决,其他同学也可以等效到电学去解决。”班内良好的学术竞争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热情,真理在争辩中愈辩愈明,知识在讨论中越论越清。
陈李子晨与强基班级同学合照(一排右)
工程力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不仅仅需要灵活的思维,更需要学生能静得下来。理论的学习不像实验需要多动手多设置对照,在陷入困境时,陈李子晨会站起来散散步,在脑袋里一遍遍演示未推导成功的公式,“一支笔,一张纸的理论推导固然枯燥,很容易碰壁,但耐得住性子,想的多了,灵感有时候会突然在做梦或走路时闯进我的脑海。”他笑着说。
在本科四年的学习探索中,陈李子晨收获颇丰,对于转段直博后的学习道路,也早已有所规划。四年间他不仅连续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也成功获得许多国际赛事的荣誉,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己所热爱的科研方向,并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
“我挺享受沉心做科研的过程,我会继续力学领域深耕,成为一名于国家有益的科研工作者,推动中国的力学发展,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社会、为力学未来的发展尽一份力。”
学霸小秘籍——如何做到事半功倍?
理解深化
数学、物理相关专业往往包含许多特殊的函数、复杂的公式。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用具象的物理形式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再将此具象与所观察的东西结合理解。
由大入小
对于课程的学习,先从大纲、教学内容入手,确保宏观理解,由大到小扎实掌握学习内容,不求快,但求懂。
总结拓展
在理解的基础上善于总结拓展,在基础性知识内容理解困难的情况下,可以换方向从综合性知识突破,反哺基础性知识学习。
强基准备
注重知识理解,切实打好学习基础,以理想为船、信心为桨,秉持好奇心的灯塔,探索未知领域的奥秘,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不断超越自己、破浪前行。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马文静 周湘 陈永楠 | 谭帅图片来源于受访者今日编辑:周亦颖责任编辑:周亦颖